第4章 工作是为了什么
第(4/4)节
生要怎么办呢?
这时,国内医生严重短缺,特别是农村地区,国内开设了专门培养女医生的学校。当时,在大阪当医生的叔叔提出:“谁愿意学医,我就资助其学费。”
听到这话,恒子老师的父母非常高兴,于是劝恒子老师“你一定要当一名医生”,并让她参加大阪女子高等医学专业学校(现关西医科大学)的考试,结果她考得很好。
恒子老师坦言:“比起在工厂里看不见希望地工作,也许当一名医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还可以继续中断了的学业。”
就这样,16岁的恒子老师拎着一个包袱和提包,一个人从尾道前往大阪。
由于时值战争后期,尾道一带也有美国b29轰炸机来袭。“当时无论是谁都意识到死亡就在身边。无论去哪里,死亡如影随形”,老师回忆道。
在尾道车站的站台,看到其他乘客叩开停止冒烟的列车车窗,恒子老师跟着“咚咚”地边走边敲玻璃。不久一位中年妇女打开车窗,告诉她“从这里上”,然后费力地把她拉上车。
途中,那列火车曾多次因为空袭警报而暂停,乘客们纷纷跑到火车旁的丛林中躲避。
正常顺利的情况下,从尾道到大阪需要7个小时,但满载乘客的火车成为b29的轰炸目标。在那个时期,表面弹痕累累但依然运行的火车或汽车绝不稀奇。
“那个时候,人们都陷入不安之中。没有欢乐,也禁止一切奢侈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安全,大家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琐事。死亡近在咫尺,所以情感也变得麻木了。”“此情此景,现在想来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不安了”,恒子老师补充道。
就这样经历了大约10个小时的颠簸,恒子老师终于到达大阪,然后奔向位于牧野地区的大阪女子医专。
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