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认知突围:如何提升“底层算法”?
第(2/5)节
一部电影,有的人希望自己可以向朋友介绍这部电影,他可能适合做电影解说员;有的人喜欢看电影画面,他会留意布景、灯光、镜头衔接方式,他可能适合做剪辑师;还有的人对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设定等感兴趣,他可能适合做编剧;等等。你的思考角度会反映出你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从这些地方入手,更容易打造出你的启动轮。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启动轮,就需要全力以赴地把它打造好,因为它会是撬动你时间价值的有力杠杆。
成长观:时间+复利=原子弹爆发式的成长爆发力
1
有天晚上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条推送,是关于新榜大会的一个讲述者,他现在担任一个拥有600万粉丝的公众号的主编。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两年多的时间内,他涨了很多粉丝,关键是因为坚持。
在这个年代,我看1分钟的视频都想用两倍速看。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仍然愿意花5分钟以上的时间,阅读2000字以上的文字信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除了微信公众号,如今还有哪个平台能聚集这么一群难能可贵的人?所以,我坚信微信公众号的商业价值。
我看完推送之后,发了好一会儿呆,不是因为推送的内容有多好,而是因为我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
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脱离公众号的圈子太久了,刚刚看到这篇文章,内容很棒,但脱离文章中涉及的内容而言,我最深的一个感悟就是,相信时间的复利。做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然后才会爆发……”
很遗憾,我运营微信公众号,只坚持到了第二个“坚持”的阶段。
2
2018年10月,有一个朋友给我投资,让我运营微信公众号。我兼职创业,找了几个实习生帮我。当时,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叫《国庆朋友圈鄙视指南》。通过各种推送和转发,160个粉丝,第一篇文章阅读量就达到“10万+”,甚至还出了几篇阅读量“30万+”的文章。当时意气风发,感觉一切都在手中。
后来,增长量的提升渐渐进入瓶颈期,再加上有很多其他事情,我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有一次,我和在新榜大会演讲的那个老哥聊天。我说,你们这个微信公众号做得还可以啊。他说,一般吧。我问他累不累。他说,累啊。我说,我也累。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无非就是大家都一样焦虑。
刚发完工资那天,有一个给人感觉不可能会离职的成员,也是我特别信任的成员——可乐,大晚上忽然跟我说他想回去考研,想去追逐一下自己的梦想,想停下来等一等。我跟他聊了一个小时。第二天,我又去公司跟他聊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决定要离职。当然,后来他也没去考研,他说当时是因为压力太大才离职。
又一天下午,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离职,我们在创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解散了。
解散前的那天是圣诞节,我给每个人都买了一本书,给每个人的书上都写了一句话。送给小冰的是一本网易云歌词组成的书,给他写的话是: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
送给真实性格和现实反差特别大的八姐的是《涉过忘川》。我没看过这本书,但当时看到封面上的话,便一下就想起她来,那句话是:时间有巨大的贯通伤,文字在伤口里逃亡,前面是母亲的哭声,后面是忘川水涨。
我把《偷影子的人》送给了一个很内向的设计师大哥,并写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可以和别人的影子说话的人。
其实那天我自己也拿了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书上有一句话,我把它送给自己:假如你立志写小说,就请细心环顾四周,吕白,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是个小说家。
3
后来,我还在为未来奔波,一次又一次跳槽,一次又一次更换不同的赛道。当我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些小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那个新榜大会的演讲者已经是拥有600万粉丝的公众号主编了。
我才感觉到,人生的复利效应真的很大,时间造成的差距是极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弥补的。
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