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3章

第(1/2)节
    这样的性子和作风,他当首辅之后,如果他不能压住百官,怕是会变成与多方为敌。

    嘉帝皱了皱眉,问刘旭,“何不秦朝宁秦大人?”

    刘旭像是毫不意外嘉帝会这般发问,笑了笑,“是也,非也。”

    有韦之贯在内阁,秦朝宁不会接受首辅之位的。这个学生的秉性,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能看得到,并不是个迷恋官场的人。

    朝堂自宝泰一年掀起了改革之风,过去了六年,江山社稷已可见初步的改革成效。

    接下来,如果想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民生保障落地和活跃民间商业发展,韦之贯会成为秦朝宁的那把刀。

    等到韦之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再把这首辅之位交到秦朝宁手上,这江山的百年安稳富强可待矣。

    “砚之与朝宁,若得陛下加以信赖,朝政之事倒也不必忧虑”,刘旭提点这位年轻的帝皇道。

    嘉帝耳根子软,对于为官的他们而言,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只要嘉帝不要听信谗言,被官吏摆布,亲贤臣,远小人,万事何惧。

    他们君臣二人谈话后没几日,嘉帝下旨准了刘旭致仕。

    刘旭就这般成为了宣国历史上唯二能够顺利身退的首辅。他为官以来的事迹,在后世的记载中也获得美誉颇多,人称大明相。

    这之后,韦之贯接过首辅之位,在朝堂上展开了他个人极为强势,大刀阔斧的行事作风。

    他的做事风格,不仅对于底下的官员们形成一种打压式的相处方式,对于嘉帝来说,也颇为有压力。

    不少官员明面上不敢上奏折弹劾他,私下就经常在嘉帝面前说韦之贯的坏话。

    他们找些有的没的,似是而非的破事安在韦之贯头上,企图逐渐把韦之贯塑造成做了首辅之后张狂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

    在这些官员们的眼里,韦之贯“横行霸道”,依仗不过是嘉帝的信任。

    韦之贯此人,独得很,毫无党派根基。这样的人,天天在他们头上“指手画脚”,不是“小人得志”是什么?

    寒相前有刘旭就不说了,韦之贯这样插过上峰(杨誉良与曹明洋)两次刀子的“小人”也配?

    流言,此子惯克上!

    在刘旭离开朝堂后,这些歪风吹就得有些过于迫不及待,使得秦朝宁都有所耳闻。

    他私下把消息同步告知了韦之贯这位先生,便没把心思放这些谣言上面了。

    宝泰六年这一年,以往与他相熟的一些人,在官位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动。

    陆杰修于互市以及外邦招揽一事上有功,封为正三品幽州刺史,继续驻扎幽州。

    秦朝阳于稳固边境,平定宝泰四年外族联合进攻幽州有功,封为正三品卫指挥使,继续驻扎幽州。

    杨乐因政绩考核几年都评优,升迁刑部员外郎。

    钱勤学、梁梓稳、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鸿羲几人则仍旧为外放官,在不同的州府内分别居县令、知州、知府等官职。

    ……

    这一年里,秦朝宁从内阁阁老一位,官职内阁次首辅,兼工部尚书。

    因为有他任职在工部,工部上下的精力都随他的指挥,放到了国家基建上面。

    修路、水利、农业……都是秦朝宁在工部期间,所行政事上的重点。

    嘉帝与韦之贯对于秦朝宁提出的这些政务,无不支持的。

    国库日渐充盈,无论是秦朝宁搞基建搞农业,还是韦之贯推行设立学堂至乡县,建立朝廷聘任夫子制度,推行朝廷官制实惠医署……嘉帝对这些新政都允了。

    第202章 三朝老臣

    后世的史书上传闻, 这位“最好说话”的帝皇,嘉帝,自某日忽然心灵而至地感悟到了自己的使命, 是平衡朝臣与几位能臣之间的矛盾,他就开启了他在位“打太极”技能的日子。

    特别是, 在他长达在位四十五年的掌权时间里,前十年就见到了宣国在他的手底下蓬勃强盛地高速发展着, 嘉帝“打太极”的能力更加炉火纯青,简直是嵌入了自己的信仰中似的。

    
第(1/2)节
推荐书籍:软玉生香瑶序的豪取(校园 1v1)重生之影帝贤妻怪疾[综漫同人]我得到了文豪系统夺我镜明日方舟 幽灵鲨的特殊治疗方案最爱学姐沉溺与别人胯下灾难地堡,囤货求生末世辣文炮灰修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