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373节
第(4/4)节
现在有种趋势,成名要趁早,要彻底的抛弃掉学院制,早早进组锻炼。好像是这么一回事,连我自己也是这样,但这种人是有天赋的极少数,你没有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失败的人,即便有运气好上去了的,也很容易掉下来……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待不久。”
“学院制的目标不是稳定的培养天才,是稳定的培养合格人才。天才万里无一,而央戏生十个能留下来两三个——台下的你们和选秀来的初中生小学生不一样,你们具备文化素养,所以能在这个行当长期待下去,这也懂一点,那也懂一点,然后有一天说不定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方沂拿自己的头号大将郭凡举例:
郭凡作为211毕业生,转型导演后,确实经历了较长的无名期,现在苦尽甘来,但是不要以为郭凡无名的时候过的狗屁不是,因为他只是相对于“观众”无名,他在业内是能混一口饭吃的。
搞不好比做法学狗更好糊弄日子(郭凡本科法学)。
郭凡跟对了人,等到了属于他的机会后,他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以及和小学生、初中生不同的拍片思路。
这种做法是对的。
大陆出不了高品质科幻片吗?
如果你一直让那些理工科素质等同于小学文化的导演来总览全局,那确实是出不了精品科幻片的。
大陆的影视产业越是发达,越是需要大规模的学院派技术人员,组成影视产业的后备军。他们先用五年十年进入到这个行当扎根,接着某一天发达,亦或是永远不发达,但永远能养活自己。
这才是健康的生态,台前一步登天的导演、演员做不得数,那不是普通人的晋级路线。
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