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第(2/5)节
“前年,祝姑庙后山遭遇泥石流,险些冲毁了这座明代古建,却也意外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经过两年的修复考证,专家终于能够确认,这是明代一位夫妻的合葬墓。墓主人的身份是朱晴的姐姐、姐夫。哈哈,很意外吧。在他们墓中的石碑上,我们找到了朱晴被立庙传颂的更深刻原因。”
“当年国舅不是想要对朱晴施暴,而是已经对坤宁宫中一个叫韩翠儿的女官施暴,还杀死了她。这是朱晴非常好的朋友,情同姐妹,朱晴为了姐妹报仇,才义愤杀死张国舅。这不是传说中为了百姓之类空洞的言辞,而是girl help girl的故事。同时,在墓主人的自述中,他们也是帮手之一。按照朱晴留下的计策,他们用相思子毒杀了助纣为虐的张皇后。也就是说,朱晴一个人达成了手刃皇后与国舅的成就。”
“墓主人一个叫李赛儿,另一个只知道是朱氏,男主人是太监、女主人是宫女,他们的故事也非常有趣,感情去的宝宝可以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察看,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墓主人虽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但也摆脱不了思想包袱,怕自己死后会被皇家贵气所反噬,不能转世投胎,所以把墓穴藏在祝姑庙的背后。希望能借助祝姑庙的香火,为自己的来世积累福得。那么,祝姑庙是他们立的吗?”
“不是!祝姑庙是从宫中传出的。有了朱晴的壮举,宫里的贵人不敢再肆意践踏宫人的性命,朱晴成为宫人的精神寄托。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祭祀,这才化名祝姑,佩戴荷花形状的配饰,以保佑自身,逐渐形成风气,从宫中传到民间,这也是祝姑庙多有莲花形状物件的原因。”
“因为朱晴死的时候,正是一个夏天,钦安殿外立着很多大铜缸,这些本是储水救灾的水缸里栽了荷花。据传,朱晴死的时候,就消失在荷花之上。很多人都传,她是天上的荷花仙子下凡。因此出淤泥而不染,历劫圆满,重回天宫。”
导游讲了这么长长的一段,停下来喝水,有个游客听得很认真,高声问;“那祝姑庙是求什么的。”
“求健康平安的。”导游解释道:“因为祝姑最早是保佑宫女和太监的,这些都是封建王朝最底层的人,久而久之,祝姑就成了贫民的守护神,而贫穷的古代平民,最祈求的就是健康平安。流通处有莲花形状的饰品可以购买,也能去解签。”
“哦,那我要找个道行深的高僧给我解个签……”
“噗——”游客的话还没说完,导游就把刚喝进嘴里的水喷出去,哎呀,这个保温杯效果太好了,烫嘴!
“这位大哥,祝姑庙是道观,没有高僧。”导游哭笑不得。
“不是庙吗?还有荷花……”游客指着随处可见的荷花样的装饰,难以置信。
“正常,正常,第一次来祝姑庙的游客,大多都会先入为主以为这是佛教的寺庙,但其实这是一座道教宫观。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了,好像什么宗教场所都能叫一声庙。传说祝姑有法力,在张皇后身边做女官的时候,还借道君的威能帮助张皇后孕育后来的正德皇帝。她本人的确是信奉道教的,更因为后来明朝的几代帝王都信道教,祝姑庙又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与主流不合’,所以才借用庙的称谓。”
“我们常说明朝有四大悬案之:建文帝有没有死?朱棣的生母到底是马皇后还是其他人?朱晴是被秘密处死还是巧妙逃脱?弘治帝为什么最后没有再立皇后?看看,四大悬案,其他三个都和皇帝相关,就朱晴一个平民老百姓,还是女子,孤零零得立在当中。”
“据史书记载,朱晴当时被下狱审问,很多朝臣和国子监生为她求情,认为她的所作所为合乎律法、此情可悯,要求赦免。但是弘治帝深爱张皇后,决定秘密处死朱晴。在钦安殿外,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消失,成为宫廷怪谈。很多明代笔记,写宫廷戏的时候,都会把朱晴拉出来遛一遛,对这个突然消失的开放式结局给出很多猜想,甚至有她成仙了的传闻。”
“当然,我们后人知道,这是劳动人民朴素的想象……哈哈哈,听出来了啊,我是在背稿子,但是劳动人民朴素的想象是我对这段故事最贴切的形容,我们总是盼着一个好人,能有个好结局。如果
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