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5节

第(2/5)节
解决土地问题开始,不断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是我们发展的逻辑线,更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如黄钟大吕,张居正只觉脑子都嗡嗡作响——事物是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虽是白话,虽听着浅显,但却振聋发聩。

    那马克思的话,简直用这样简单的语句道出了万物之规律。

    马克思,马克思……张居正夹起鸡腿咬了一口,叹服道:这位马克思又是何人?其言论可谓圣人之言!能将这天下事物都以一言论之的,在张居正心里,唯有孔孟二圣,如今只怕还要加上这位“马子”了!

    第二问:为什么改革的总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

    张居正认为,这是为了化解改革的阻力,循序渐进。

    但林爷爷说:

    【我们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精兵简政,军垦屯田;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等……是因为我们清楚,改革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保持耐心,树立长远眼光……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跟历史今昔对比,其实我们的成功,便是把握住了一个最要紧的因素:人。人就是改革中最重要的变量,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权益是关键。】

    与实践相结合……分田地……精兵简政……把握人……张居正听完浑身都舒畅了,他当时便不禁露出一点笑意来:这简直像是老天爷追着给他喂饭吃,要手把手教会他如何进行变革!

    林爷爷继续讲课,还举了两个例子: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将土地从资产阶级和地主手里夺回来给农民,我们解决了他们的困苦,农民是一定会跟着我们走的!民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谁解决了他们最切身的问题,他们就会拥护谁。

    当时蒋党也进行了土地改革,但他们是站在资本阶级的立场上施舍罢了,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农民的,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漏洞百出,所以老百姓也不买账,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他们人人都能够清楚分辨。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锦州之战,当时周围的百姓主动将口粮送到我军阵地,我们也从不辜负他们的拥护,战斗时舍生忘死,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后来我们要返回关内时,百姓们是夹道欢送的。

    还有之前的淮海之战,我们要以六十万对阵敌军八十万,不仅人数不占优势,我们的装备也和对方差距过大,但是上百万群众冒着炮火用小推车、扁担将补给品送往前线,之后才会有陈元帅感慨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张居正愣住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又要怎样的人心所向,才会有上百万的民众愿意冒着炮火抢弹奋不顾身去维护、保护他们的将士啊?怨不得后世的将领从不需要抓壮丁,他们得了民心,愿意跟随他们的人们如小河汇聚江海,恐怕只有向他们主动投军的……

    第三问:通过土地的政策,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之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

    这划线的空白处,张居正想不出来,最后也只写了个“人力”二字,但最后林爷爷填上去的是:“劳动力、物资保障、广阔市场。”

    张居正放下鸡骨头,心中不断在重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物资保障和广阔市场。为工业发展……

    是啊,是啊!他总算知道了后人能够砸烂旧世道的两大利器了!如云开见月明,张居正洞穿了困扰他多年的迷雾,他激动得站了起来,将膝上的食盒都打翻了,可他不管周围人惊诧的目光,抬腿快步向外走去。

    一个是教育,另一个便是土地。

    林爷爷说了:歌颂农民时也要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性——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的人都是极少数的。因此这也是后人在战乱时也没有放弃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的原因。

    文明其精神,温饱其体魄!

    这二者缺一不可。

    张居正浑身上下仿佛都被这些字字珠玑的真理涤荡干净了,污浊古板不化的儒本思想
第(2/5)节
推荐书籍:我在色情游戏里直播做爱烂泥(母子)丹房主人文集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救命!omega假少爷持靓行凶回到2006我的姐姐万人迷炮灰在修罗场[快穿]天运鬼瞳之悍妻养成万人嫌O和影帝上恋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