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节

第(2/6)节
振,整个大明的权柄便开始向宦官倾斜,朝堂乌烟瘴气不说,这个时候,大明又接连起了战事——浙南矿工起义、福建西北佃农起义、云南麓川之役,没过多久,北方崛起的瓦剌也开始威胁大明的北境。

    朱祁镇决定亲征瓦剌的时候,压根没有审时度势——那时候的大明朝实际上同时在东南、西南、北方开战。就算是朱棣穿到那时候,面对这样四面烽火时也不会贸然多线开战吧?】

    这段话信息实在太多了,砸得永乐帝和朱瞻基都头晕目眩,甚至偏殿都传来了朱高炽好似痛到了极点的惨叫,他们都还尚未反应过来,而朱高炽已经不顾被亲爹打得稀烂的屁股,直奔过来,抓着朱瞻基的身子上下打量,可不敢怎么看,儿子都身强体壮,又怎么会……早早便病逝了!

    三十八岁,正值壮年,老天爷怎能如此对待他们父子二人!

    朱高炽已经知道了自己在老永乐帝去世后不久便也去世了,看来他也不过活了四十多岁罢了,但他也知晓自己的身子不大好,这个寿数虽不长,但也不算太短,因此这么多天以来他已经释然了,只是每日听从永乐帝的吩咐,哼哧哼哧地绕着皇城跑上一圈又一圈。

    可是瞻基不同啊!

    永乐帝也仿佛被抽空了浑身的力气,跌坐在龙椅之上。原来如此啊……接连两代皇帝都早死,大明朝又怎能不陷入动荡之中?

    而那长于深宫,从未上过战场的小皇帝,竟然还要在刚亲政朝局不稳、四面烽火时亲征?怪不得叫大明战神,可不是吗!永乐帝说不出心里有怎样的感触,胸膛里好似只回荡着两个字:完了,完了。

    【而朱祁镇要亲征这件事,朝臣们也是炸开了锅,他们难得摒弃党争,结成了反作死联盟,以各种方式劝谏朱祁镇放弃作死,结果从七月瓦剌入侵吵到八月,还是没能阻止朱祁镇,他要亲征就算了,还把整个大明朝堂给搬走了——除了内阁学士等,还带上了各部尚书、侍郎、员外郎、监察御史、钦天监、大理寺、太常寺官员等数十人,当时军情如火,连军饷都只来得及准备了一个月的口粮,所以我不大明白朱祁镇带这么多文官干什么?

    当年朱棣北征带文官是为了保证后勤和处理一些不放心交给朱高炽的重要国事,而且人朱棣是主动去打鞑子,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大战,不仅有详尽的运粮方略,还能抽空处理军国大事,朱祁镇效仿朱棣亲征,还要效仿人家带文官,这又不是打仗的标配!啥都学,学又学不会!

    而且,朱祁镇是被动迎战,他带户部要运粮筹钱还勉强说得过去,带刑部、吏部这俩一个判案一个主管人事,带他们干嘛?还有太常寺是管宗庙祭祀的、大理寺是法院、钦天监是算卦的,咋滴,他出门打仗,沿途还要夜观星象,掐指一算?至于其他什么翰林院学士更是不懂带去干嘛……每次看到他的出征官员名单,我就觉得他真是恨不得大明灭亡啊……】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听到一半便不禁捂着胸口踉跄后退了两步,颤巍巍地扭过头去问朱标:“太医……太医到了没有?先给朕来一碗参汤。”

    少年朱棣更是不敢相信他将来会有这样的子孙,抓着脑袋蹲在地上虚弱无力地扯了扯大哥的衣袖:“大哥,我也要一碗……”

    “好好好……”朱标一只手撑着老爹,另一只手被弟弟抱住,恨不得撕成两半,只能先一叠声地应着,幸好内侍机灵,已经把白胡子巍颤颤的太医火速背到了大殿上,于是连忙让太医把脉开方。

    【而且说到出征准备仓促,你们知道仓促到什么地步吗?朱祁镇对兵部尚书邝埜下旨说:“召集京营兵马,两日内开拔。”的时候,邝埜之前从没有收到过皇帝任何有关御驾亲征的商榷征询。踏马的,看到这里打工人真的怒了,最烦这种临时甩一个大活过来的狗领导!

    而且作为兵部尚书,邝埜比谁都清楚明军现在分身乏术,面对如狼似虎的也先,大明边军先前接连败退,如此仓促迎战必定凶多吉少。

    但朱祁镇只听太监王振在旁边不断煽风点火,不管是国公宗室还是朝臣大员,一概不好使:谁也别劝,朕一门心思,只想出国留学!】

    王振?能送到皇太子身边服侍的太监,必在内书堂
第(2/6)节
推荐书籍:《再醮》步步沉沦的皇后[综漫] 婶婶与刀男的穿越之旅青石传奇两生花-父女联盟末世余生欲望臣服蛮荒生存手册比邻而居向导的俗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