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章

第(1/2)节
    lt;div css=book_ fix id=quot;textquot;gt;

    仿佛听到了众人心中的疑惑,月兮说完开场白后,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所谓纪实诗,即以时事入诗。提及纪实诗诗人,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杜甫。今天的专题,我们诗史并行,主要围绕诗作及其背景展开。现在,我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春望》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诗圣的大作。】

    月兮话音刚落,整个画面顿时切换。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众人面前出现一幅繁华富丽的城市图景,街道上行人往来如织,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俨然一副盛世景象。

    “看来是首写景颂德的小诗。”杨贵妃揉着丝帕点评:“这景象看上去倒是与长安无异。”

    李隆基没有说话,但他的内心却认同了贵妃的说法。

    可惜视频上好景不长,几秒后,一阵响亮的马蹄声盖过了笛声,随即是刀戟碰撞和流矢飞射的声音。画面的左下角出现一群穿着盔甲的士兵,他们粗俗地撞开城门,随即宫阙倒塌、硝烟四起,盛世和平的景象骤然变得残破萧瑟。

    马蹄远去,笛声变得哀怨。一个深沉嘶哑的男声缓缓响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个头发半花的男人背对着屏幕推开了窗,窗外是萧瑟的城阙。

    茂盛的草叶无人清理,很快就盖过了断壁残垣,各色春花如期绽放,枝头春鸟也鸣个不停。春色如旧,繁华不再。男人举起手臂,以袖拭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画面快速掠过数座布局不一的城池,城中却都是残砖破瓦的凄凉场景。视频的最后,画面再次回到男人身后。男人合上窗户,将明媚春光和满目疮痍一并挡在外面。他叹了口气,转身的同时,簪子却从发髻滑落。

    哀戚的笛声配着沧桑的男音,再加上碎瓦颓垣的场景,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强烈冲击。尽管隔着数个时空,无数帝王却在此刻同时长叹。

    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正在和秦桧闲聊的宋高宗赵构突然停下了话头。诗歌朗诵声渐止,赵构的脸色却越发难看。半晌,他朝秦桧瞥了一眼,意有所指:“还是安宁日子好。”

    秦桧闻弦而知雅意,奉承道:“官家仁慈,见不得生灵涂炭。这仗打得越久,百姓就越苦,还是以和为贵,休养生息为好。”

    赵构点了点头,总算露出一丝笑意:

    “是极,还是你懂朕的用心良苦。爱卿刚才说到哪里了,解去岳飞兵权?”

    ……

    看完这水幕视频,李隆基也颇多感慨。

    “哀民生之多艰。”

    李隆基长叹一声,伸手将贵妃拥入怀中。杨玉环如同他盛世王朝的一个隐晦象征,只要贵妃在怀,李隆基就永不会错过那歌舞升平的好春光。

    看那水幕中那群奔散的妇人,杨玉环嘴角的笑意也不由淡去,就仿佛有一片柳叶的阴影不偏不倚地落在脸上,那逃亡的凄惨景象令她也颇感不适。三郎的感慨在耳畔响起,杨玉环正准备开口应和,高力士却一反常态地突兀插嘴。

    “圣人!老奴想起来了,杜子美单名就是一个甫字!”

    “杜子美?”

    “就是前些天给您献三大礼赋的那个杜子美。您还夸他文章写得好,让他去集贤院待制待命呢!”

    李隆基自然没有遗漏刚才月兮对杜甫的称谓,他饶有兴致地挑眉:“诗、圣……名头倒是响亮,去把他喊来,让朕仔细瞧瞧。”

    月兮所讲的“杜甫”既已找到,说明水幕所言不虚。加上他们在这儿站了快半炷香的时间,月兮并无伤人之举,反而用诗作和图画警醒自己,看上去倒是一片好意。

    “大吉,大吉!这是神仙妃子在启迪圣人啊!”安禄山察言观色之术修炼得极妙,一见李隆基面色舒缓,立刻招呼着侍从去搬瓜果桌椅。

    高力士见风转舵的本事也不比安禄山差,眼见圣人来了兴致,他立刻将刚才的“邪祟”“妖孽”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