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章

第(1/2)节
    ——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2]《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4]《乞常州居住表》“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5]《月令采奇》记载:神宗问。内侍上尘乙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乃量移汝州。

    [6]《东轩记》记载: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第62章 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出金陵城

    【庐山风景自然是壮观的,苏轼发出了如斯感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过了四年的黄州生活,苏轼慢慢从愤青趋于平和,除了感叹庐山风景美,看着质朴的诗词中却隐藏了生活中的大道理,苏轼的豁达开朗睿智得以显现。

    苏轼游个山就展现出了如此富含哲理的人生观,他大概也由此联想到了宋朝的改革之事。

    在苏轼被贬谪的年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不知应当怎样做才是对宋朝最有益的,大概是苏轼写下这首诗时的心境吧。

    苏轼心系百姓,无法从局势中跳脱出来判断,急百姓所急之人看到稍有不利百姓的情况,就喜欢上书直陈利弊。

    在不同角度看到庐山的美景后,苏轼悟了,原来以前一直困惑着自己的,竟是身在局中四字。】

    -

    好友看到一向乐呵的苏轼驻足愣神望着天幕,便知晓天幕说中了好友的心中事,只因苏轼对朝政无能为力只能远离,却又一直看不开丢不下,这样矛盾的苏轼,大概就是其魅力所在吧。

    好友上前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子瞻兄,继续向上吧,山顶风光甚好。”

    苏轼点了点头,跟着继续爬山,不过刚才天幕的话语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确实花了许多时间,才想通了其中关窍。

    【不同于苏轼满眼皆是人生百态,诗中带理,唐朝大诗人李白则要更放荡不羁爱自由一些,借诗抒情。

    李白也同苏轼一样,曾游到庐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被飞流直下的瀑布惊艳到了李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惊艳了现代小学生们。

    李白与苏轼的这两首诗都入选了小学必读诗篇,大概因为苏轼的诗更多了些哲理,所以李白写瀑布是二年级必读诗篇,苏轼写山峰则是四年级必读诗篇。】

    -

    因天幕很贴心的给转换了不同时代对于学生的称谓,李白清晰的看见了自己的诗篇是给幼学背诵的,还比那宋朝的苏轼低了两个学年。

    杜甫安慰道:“太白兄,好歹也入选啦。”

    所以李白是在气这个吗?还真是这样,侧看过去李白的腮帮子鼓鼓的好似生气的河豚,他在气被苏轼比了下去:

    “子美兄,为何我的诗给更年幼的学子研读?”

    杜甫默默翻了个大白眼道:“矫情!”

    【大概因为李白这首诗很是朗朗上口,所以低年纪同学们更喜欢改编李白的诗篇,某日某学校测验,需写篇作文,某同学冥思苦想后,下笔如有神。】

    -

    李白瞪大了双眼,朝杜甫炫耀道:“子美兄,看来还是吾略胜一筹啊!”

    【这位同学大概年龄太小,当时又很饿,于是提笔写下了如下神篇:

    “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唉,走进烤鸭店想吃烤鸭却没带钱,李白也太惨了…】

    -

    “太白兄,你醒醒啊,太白兄你怎么晕过去了!”

    杜甫扶着李白在一旁躺下,这后世的学子在杜甫看来,明明颇有童趣啊。

    【烤鸭确实美味,
第(1/2)节
推荐书籍:我的淫荡娇妻代代和你撑伞的雨季重生之小婢翻身漂亮的巨乳大洋马、女明星少女,被公司调教成了性奴母狗异族假千金(NPH)【黄蓉的烦恼】+番外篇余温九零年代之我的老公是矿业大亨从超神学院开始拯救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