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十八
第(2/4)节
后,会议一楼黑压压一片,身穿一色服装的博士生们紧张兴奋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会议的二楼坐的都是亲朋好友导师学长,他们同样显得紧张兴奋。
当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全场起立,唱美国国歌。
那些美国学生们情非常庄重,非常自豪。
外国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大多都闭着嘴,两眼直视前方。
接下来,由各色各样的人物上台讲话,授予校外着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
最后才是今天的重头戏,授予博士学位。
校长拿着花名册,点一个名,上台一个,这时二楼上的亲朋好友们就高声欢呼,喊着上台者的名字,照相机的闪光灯此起被伏。
每一个上台者,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从校长手中庄重地接过博士学位证书。
老杨上台时,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校长手中接过证书,眼睛都湿润了。
年龄不在高低,有志者,事竟成。
校长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好样的”。
接着剑锋上去了,物理系的汪豫生和吕航也上去了,其他的中国人都上去了。
他们男男女女,从美国人的手中接过博士学位证书,实现了梦想,为自己镀了一层金。
从一张又一张的黄面孔中,人们强烈地感到了东方人的实力。
这些从孔夫子故乡里来的人们,自古崇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哲理,在这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里,吃尽了苦中苦,盼望着有朝一日方为人上人。
他们确实是最优秀的民族,除了能吃苦耐劳,更有聪明才智,不管你服气不服气,不管你大眼瞪小眼,逼着你非承认不可。
下面的一个项目,将这一点证明得再明白不过了。
下一个项目,是颁发优秀研究生论文奖。
每年每个系里都要评选出一篇最好的论文给予奖励。
生化系今年评选的是剑锋的论文,物理系评选的是吕航的论文,各个系的优胜者相继上台领奖,然后站成一排。
人们惊地发现,除了文科的几个系是美国人以外,其他的都是黄面孔,白人在这里成了少数,黑人绝迹。
这些人都是各个系分别选出来的,事先并不知道其它系要选谁。
据说这类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前几年也发生过。
这个有趣的现象,使得全场鸦雀无声。
美国人是非常自尊的,在自己的国土上,在自己的大礼堂里,看见别国人成了主宰者,他们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了。
当然,这件事并不会太影响大家今天的高兴心情。
散了会,研究生院举行招待会。
有美酒,有佳肴,大家一面吃吃喝喝,一面三五成群兴高彩烈地交换着。
美国学生多有家里人陪着,中国学生则大部分是只身在外求学,自然地大家聚成了一堆,先是互相祝贺,互相合影留念,接下来慢慢就讨论起最关心的工作问题。
读书的时候拼命想毕业,起早摸黑,现在如愿以偿了,可是发现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没有了生活的目标。
毕业了,将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每个人。
托六四的福,大家都拿到了绿卡,留在美国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要是找不到工作,那日子就比读书拿学位更加难熬了。
这一堆人中只有老杨最轻松,不为工作发愁。
剑锋毕业后将到向往巳久的r大学做博士后,继续在学术的高峰上攀登。
汪豫生也还顺利,在芝加哥的一个公司里谋到了一个职位。
吕航最糟糕,发出去了几百封信,一点下落都没有。
问他怎幺办,他摇着头,只倒苦水:“我们搞理论物理的,一点出路也没有,在美国一辈子都找不到工作,真是读错了专业。
以前在国内报考大学时,又是杨振宁,又是李政道,吹得乎其。
到了美国一看,真正有前途的是生命科学,工作机会多,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都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