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风华录(12-13)
第(2/4)节
事情了,要知道连回气贴这么个“新手任务”都能玩儿炸炉了的那可是大有人在。
当然,如果是让高明的炼丹师来,可能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炼出一炉回气贴,但问题是有那个功力的高手,谁还去炼回气贴呢?
所以,时间,是检验一个炼丹师水平的重要标准,其重要性甚至高于成色。
因为大家都还是很务实的,就比如你俩同样炼一种丹药,你为了追求成色却比对面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药效可能就提两三成,就“经济效益”而言绝对是大打折扣。
另外,回气贴也是为数不多的任何属性的炼丹师都能炼制的大众丹药,因此不少炼丹世家对此丹方还是相当看重,时不时就出两个补丁修正一下。
总之,既有热度又有实用性,这实在是一款非常适合新人上手的产品。
就赵灵观察所见,同一房的另外三人似乎也正是在炼这一种丹药。
“樟树皮四两,黄芪三两,百日果一斤……”
赵灵陆陆续续将几十种处理好的药材遵照丹方加了进去,另外还有十几种材料是炼制过程中边炼边加的。
这大概可能就是那些炼丹世家“过度研究”的体现之一,这种最基础的丹药炼制起来其原材料的繁琐程度甚至不下于某些纹丹,即使是赵灵也是看得相当头疼。
“回气贴,性温和,主收纳,炼气期武夫服用,可增益气血,有助修行,筑基期武夫服用亦有类似效果(注,此乃改良版回气贴所独有效果)……”
赵灵在心中默念《五行丹元诀》的诀窍,两股极细的演化五行真气从他两手食指指尖悄悄流出,渗入到丹炉之中……
“拜托,至少回气贴这种可是基础中的基础,麻烦您稍微起点作用吧?”
赵灵在心中对那个素昧平生的作者“诚恳”地说道。
……所谓炼丹术,传说乃是从上古修真界的“外丹”大道中所衍生出来的一脉,是以虽游离于正统的“灵根藏”体系之外,但依然被视为是“明门正道”之术,与入魔修士所修之旁门左道相对立。
近万年前,有一位炼丹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说得好:“啥叫炼丹?让丹药‘自己修炼’,就叫炼丹!”
据说,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启发了后世众多炼丹天才,许多炼丹界巨擘日后都回忆称,自己当年就是被这一句话所点拨,仿佛一下子拨开云雾找到了方向,是以此言被炼丹界奉为圭臬。
这就话赵灵当然也听过,可以说《五行丹元诀》很大程度上便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里面作者的很多构想便可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子。
不过,赵灵在阅读中发现,书里一次也没提到过这位老前辈的名言,赵灵猜想或许这位写书的前辈也是位心高气傲之辈,天地不服,即使受惠了也不肯承认罢。
第十三章boo
闲话休提,却说赵灵按着《五行丹元诀》的法门,将五行真气缓缓注入丹炉之中。
在他的操控之下,无形无色的真气环尾相扣,竟是渐渐摆出了一个形状,却好似人体内的周天循环一般!
这便是“炼丹似人”的境界;对于茫茫众生之中、绝大多数的炼丹师来说,虽然一生都将那句话奉为圭臬,但始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受困于自身天赋的限制,九成九的炼丹师,终其一生都无望能够站在那样一个高度,开眼看一看顶级的炼丹师们眼中的风景;渐渐地,没人知道原因的情况下,能够达到那个境界的炼丹师越来越少,“炼丹似人”竟是逐步变成了一个传说。
但赵灵手中的那部《五行丹元诀》,其野心之雄伟,竟是要求修习的炼丹师一上来,就要达到那样一个高度!甚至不达到还不行!
什么?你问玩意儿有这么变态吗?
当然有了,其证据就是……
boo!
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枯守炉前的三人僵硬的转身,死人一般的脸上此刻终于露出一丝可以称之为“表情”的变化。
那是一丝惊愕的情。
对于回气贴这种东西,他们炼成的见过,练得快的他们见过,炼了半年最后糊成一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