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旧时王谢 第28节

第(2/4)节
这次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先前公子拿下襄阳,朝中议论该给公子授襄阳太守还是雍州刺史,最后参考他游历宁州写下的李秀事迹,授为刺史。”

    王琅愣了愣:“游历宁州?李秀?”

    宁州差不多在云南,虽然在东晋治下,但偏远得约等于流放。没听说谢安少年时还喜欢游历山川,又不是郦道元,难道是受她蝴蝶效应的影响。

    司南道:“光熙元年,宁州刺史李毅病逝,宁州官员推举李毅之女李秀为刺史,掌管宁州事务三年,多次击败叛军,平定宁州。”

    王琅奇道:“有这等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司南道:“那时中原大乱,宁州又偏远,朝中虽然得到奏报,但知情人不多。谢郎君游览宁州时访知此事,撰文记录,得丞相赞赏,建康竞相传抄,朝议据此以为乱世贵得其人,遂定公子为雍州刺史。”

    晋朝奇女子可真多,不愧是衰乱之世。

    王琅点点头,又问:“我在荆州拜会陶公时听说宁州大乱,他几时去的宁州?”

    “这却不知。不过门房有收到这位谢郎君的拜帖,公子若想知道,应该可以当面问他。”

    谢安的拜帖?

    王琅眨眨眼睛:“拿来我看看。”

    不一会儿,写在蚕茧纸上的拜帖呈到王琅面前。

    她拿起来翻开看了看,字是一笔流丽的行书,勾连间有点王羲之的风格,但又不完全效仿,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毫无疑问下过一番苦工。

    王琅在王家生活日久,受王家喜爱书法熏陶,先赏完了字迹才去看内容。除了寻常拜帖用语之外,他额外提到游览宁州期间受人所托,有东西要转交给她,询问是否能送到府上。

    王琅想了想,提笔写了封回信。

    五日之后,少年一身白衣如期造访。

    因为事先得过她的嘱咐,没有让他像初次拜谒的人一样在门口等待,而是直接带他来到会客室,王琅也就因此错过了从人古怪的脸色,毫无心理防备地见到了少年本人。

    王琅:“……”

    电光火石之间,以往的许多疑惑全部得到解答。

    她甚至想起这个人历史上屡次拒绝征召,用的借口都是身体抱恙,装病装得毫无诚意。

    沉默片刻,还是她先开口:“无名之辈?”

    第48章苍山负雪

    算上前年腊月她着男装替兄长做傧相的那一次,谢安已近两年没见过她,对她的直观印象还停留在她于寻阳任职期间,只花半日便调查出他的行藏,将他堵截在船上。

    她那时少年贵胜、谈笑睥睨的风神姿态,让谢安至今记忆犹新。

    此刻重见,那种让室外阳光都黯然失色的光辉隐藏起来,仿佛一夜之间风雪骤至,掩盖了曾经葳蕤繁茂的青山。

    他心中一恸,准备好的说辞全化为空白,只想着不知能为她做些什么,直到她先开口才回过神来。

    “比之公子,自然只能算无名之辈。否则今日当是公子来拜谒我,非是我拜谒公子。”

    说完立刻便有些后悔。

    他今年以清谈在建康扬名,说话习惯性带上几分咄咄逼人,锐气尤胜。这是因为清谈是多人参与的活动,想拥有善于清谈的名声,一定是在清谈中胜过他人。

    倘若对方心情不错,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机警有趣,但既然对方正处在哀痛之中,这样答话未免很不合适。

    他越想越懊恼,表面上却并不表露,低头自袖中取出一册薄薄的集子,双手呈给对方,声音放缓:“本不该此时打扰公子,只是顾虑他人一片心意,不可不传达,且或许对公子有所助益。”

    见她眉毛微挑,自己接了拿在手里,没有交给从人收起,他心情微松,适时介绍道:

    “我至益州有幸造访李夫人当面,席间谈起公子之事,夫人托我将此集带给公子,道是她掌管宁州三年期间所做笔记,后来又陆续增补了一些心得见闻,虽然不足以成书,庶几有一得之愚。”

    他在益州听说李秀事迹以后,对于世人竟不知道宁州出过这样一位刺史感到非常可惜,也很
第(2/4)节
推荐书籍:盛夏(作者:牛角弓)拳锋重生之全员火葬场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名姝(全)正人君子成长记小品5则纵情身份危机[咒回同人] 人格纠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