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节

第(3/4)节
虽时时想见古骜,可挑水的地方,简夫子的房舍门口,怀歆的竹林里……云卬每每前往却都扑了空,便不由得丧气起来,又安慰自己道:“不见也好,见了,还不知道如何自处呢……”

    而这时候,在芒砀山中教书的古骜也并不知道,自己所教的这些看似鲁钝的学子中,在日后建立的新朝里,有称开国公者两人,封侯者七人;又有未及主公登临大宝,便战死沙场者五人。

    后来正在这云山的南侧山脚下,起了高十丈的“忠贤塔”,里面埋着得了谥号的陈兴、陈季、陈象、陈越与陈中年轻的尸骨。新帝为缅怀他们而亲题了匾额:“千古忠贤莫如此,芳名万代永流传。”

    ————

    如此日复一日,古骜一边筹备拜师之事,一边得空就下山与寒门子弟开蒙,很快一个月便过去了,到了向院首山云子拜师的日子。

    这日简璞领着斋戒沐浴后的古骜,踏进了山云书院中承远殿。承远殿意蕴悠长,冰壶玉衡倒悬于梁,它既不像元蒙院那般高耸巍峨,又不像议政堂那般威严壮阔,而是坐落在山云书院的西北角,背倚青山,前俯江衢。

    而‘承远’两字,则是取古德所撰文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道之所存,师之所承矣”之句,正是喻意承前启后,愿山云先贤之志,传承致远。

    古骜身着这几日新置办的亚黄色锦服,按照礼仪,趋步上殿。此朝代以紫为尊,古骜选亚黄,尤是心慕土德“地势宽,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社稷为宗,根土为社,农本为稷,这袭锦衣便是古骜心中,黄土地之本色。

    穿过第一道殿门,来到正堂之前,古骜恭敬抬眼,只见山云子正岿然坐于上首,发须皆白,而在山云子的身后,挂着两幅对联:

    上联是,“静看世间三千年”;

    下联是,“欲栽大木柱长天”;

    古骜跪拜上前,向山云子一叩首:“学生拜见老师。”

    山云子如例依次而问:“为何选此色为服着身?”

    古骜二叩首:“禀老师,土德为大。”

    “将以何志为学?”

    古骜三叩首:“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着力,常欲以久制胜。”

    “好!”山云子苍老而悠长的声音回响在大殿。这时,有侍者捧上山云书院历代门人名册,高举过顶,躬身趋步来到山云子身前,双手奉上。

    山云子提笔着墨,翻开锦卷,在自己的名前,为古骜写下一条初评:“弟子古氏骜者,于闰年春月十五叩门,生于芒砀山农家,资质俊毅,殊为难得。”

    落毫收墨,山云子将笔放在一边,那侍者小心翼翼地再次将名册卷起收好,仍是双手捧着退下。

    “古骜听训。”这时候一直侍立在山云子身旁的简璞出声道。

    “弟子在。”古骜闻言俯首。

    简璞为山云子朗声宣道:“凡事有可今日为之者,断不可留待明日,有因一日之迟而误事机者矣。你可知道?”

    “是,光阴似箭,不可虚度!”古骜答道。

    “你当知,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是,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古骜答道。

    “拜!”随着简璞的轻喝声,古骜拜了一次,简璞走上前去,用浮尘扫着古骜的脊背,除去灰尘,寓意‘垢不留心’。

    “再拜!”简璞再次用浮尘扫着古骜的脊背,除去灰尘,寓意‘污不留行’。

    “三拜!”简璞第三次用浮尘扫着古骜的脊背,除去灰尘,寓意‘以清明处世,再还世一片清明。’。

    “起——”

    “拜师礼成——”

    侍者将写有古骜名字的绢帛放如锦盒之中,古骜便从此成为了山云书院院首的记册弟子。

    所谓记册弟子,拜师时都会由院首写上“初断”,等日后学有所成,一展所学之时,再由院首写上“结语”一栏,比如之前那位扬名天下的太尉,他在这卷宗上的结语便是:“匡扶社稷之臣。”

    而古骜的结语之处如今空出,他的未来,将留给他自己书写……

 
第(3/4)节
推荐书籍:叛逆之子江湖第一活下来了天际雪我当你弟弟好不好大夏芳华(古风仙侠绿帽)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火影同人] 火影之稻田里的藤萝爸爸出租女儿剑来:给师父陈平安下药的裴钱不仅自食其果爆了潜规则 1V2(高H&&强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