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第(2/3)节
产量自然就增了。连带的几家佃农的这季的产量都不错,比一般人的都略高些。
帮罗家干活的十来户佃农这回可算尝到了甜头,交了租子后他们的收成可不比家有田产的人差,比起其他佃农收成好了一倍不止,两相一对比,更坚定了他们要跟着宋东家的决心。原因无他,只为跟着宋东家,有肉吃。而其他解约了的佃农艳羡之余更是后悔不迭,连忙找上二郎,希望能租几亩田地给他们。但送出去的东西容易,想要回来就难了。再说他们家中养了这么多长工,可不是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的。而且这几十亩地养过一回鱼后,肥着呢,二郎哪舍得租给别人?
当提及打顶时,众人都以为东家疯了。这棉花长得好好的,怎么能把它顶端的嫩芽给去掉呢,万一死了可怎么办?
见二郎查看了一下棉株后就动起手来,没一会,十棵棉株均被去了的,一一动工起来。二郎查看了完长工们的成果后,点了点头,让他们继续。随后他叫上刘民,两人回家忙去了。
仅花了一个上午,八十多亩地的棉株都被去了顶,十来名长工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不少人好奇地探问,他们都茫然地摇头,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东家为什么要这样做。村民们得不到答案,心里挠痒痒似的,开始时不时地关注那片棉地。
长工们回到家就能吃饭了,吃了饭稍歇一会,二郎就让他们开始干活,把他用大锅煎的兔粪挑到棉地去,他还说了,今天若把活都干完了每个人加三十文工钱。此话一出,长工们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激动起来,活干得飞快。
二郎挑着一担兑水煎过的兔粪出了门,他停住脚步,犹豫地回头看了大哥家一眼,最后咬咬牙,往自家的棉地走去了。棉花打过了,兔粪自己的地也才勉强够用,实在匀不出来给大哥家了。等今晚他把棉地的事弄好了,把去年他和李大爷用的法子给他吧,用那法子伺候得好的话,亩产四百来斤棉花不成问题。
棉花打顶以及叶面喷肥后,二郎又忙着给它们根部施肥,一连忙碌了三四天,二郎看着新出的嫩叶颜色变深,有光泽,叶面出现皱折,继而幼叶也出现皱折,叶片上举,棉花改变了株型。而中下部结铃极少出现脱落的现象,他心里激动啊。去年打顶后,中下部的棉铃多少都脱落了些,侧芽的生长也没有现在快。看着这片棉地,他几乎能预见丰收的景象。
作者有话要说:总觉得结局遥遥无期的感觉,唉,收尾最难,掌控力不够。。。
112
112、包子来袭
“可恶,被宋家老二摆了一道!娘的,老子花了十两银子,买来一个人人都会的方子,气死我了。”周有财周地主一手拿过搁置在桌面上的古董花瓶,作势要砸。
周地主的贴身小厮四喜忙上前紧抱着花瓶,“哎哟喂我的老爷啊,这是你最爱的清折枝梅花瓶啊,价值二百两,二百两,您老可别砸了啊。”这花瓶要是坏了,等周老头回过神来,一准儿找自己的晦气。
周地主的嘴角抽了抽,手可紧紧抓紧了那花瓶,二百两二百两,砸了回头他可得心疼死啊。
“老爷,你何必跟宋二家计较那么多,你瞧瞧,他就算当上了地主也还像个贫农似的日日在田地里忙和,哪有你过得清闲自在?”四喜知道他家老爷的,最是贪财。前些日子他听了村里的人议论,说那宋二家的六十亩水田养出的鱼卖了三十多两,直听得他眼红不已。这才有了使人暗中买方子那出。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老爷心疼那十两银子,面子上又挂不住,前面他还想凭着那稻田养鱼的法子大捞一笔呢。如今全被宋家的给搅黄了,他不气才怪。
“也是,这些个人草根出生,天生的贱命!就是披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周地主的神色中有说不出的鄙夷,这般发泄后他总算觉得舒爽了些,端起茶来装模作样地喝了几口。
他不爽宋家很久了,在古沙村附近几条村子,一直都是他周有财最大,宋家莫名其妙出了个官老爷也就罢了,接着又出了个地主和他抢食,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都怪他大意,怎么没留意到宋家还存着这么一大批粮呢。要不是宋家,自己肯定能多收两三百亩地,青河县的其他几个老家伙家的粮都没有他的多。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