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3节

第(2/4)节
  周延儒考虑到蓟辽军团在前期成功造成了朝廷与荆州之间的紧张关系。现在天津民变,局势日趋紧张,蓟辽军团呆在凤阳已无任何意义。于是,他奏请立即从凤阳调回蓟辽军团,镇压天津叛乱。

    朱由检准奏。

    郑福林接到周林佬的汇报后,一时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让郑福林率兵临阵决机,他不输于任何人,但一旦涉及政略,就非他所能掌控。

    郑福林想来想去,令周林佬继续游弋在天津外围,静观其变,待荆州派人来处理。

    待到林纯鸿知晓天津事变时,京营已经战败。

    林纯鸿非常担心朱由检、周延儒看不清局势,直接将此事定性为他的阴谋。

    这段时间,整个荆州出于地方官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事情多得一塌糊涂,很多条条框框还未理顺,一旦与朝廷摊牌,荆州付出的代价将非常大。

    而且,林纯鸿还担心,与朝廷兵戎相见后,蠢蠢欲动的皇太极必然不甘寂寞,十有八九会出兵捣乱。

    不过,不管朝廷如何定性,荆州一旦公然插手其中,最终都是被动的局面。

    林纯鸿给解决此事设定了几个原则:造反的商人必须遮护下来;天津率先在北方进行改制;不得给满清鞑子可乘之机。

    林纯鸿不介意逼迫朝廷拿出一些实质的好处给商人。毕竟,这帮商人自持有他在背后撑腰,不惧闹事,若事到临头,他没有撑腰,这帮商人该有多伤心?

    于情于理,林纯鸿都必须支持闹事的商人。支持商人是略,至于公开还是秘密,则属于术。

    术低于略,这是常识。

    有了原则,方略呼之欲出。林纯鸿见王大俊正好在荆州,遂委托王大俊至天津解决此事。

    另外,林纯鸿密令郑福林,从金吾军团中秘密派遣部分军官至天津城,协助守城,又令周林佬秘密运送部分武器至天津。

    林纯鸿突然发现,在京师周边,他居然没有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杨一仁、包哲东虽然在京师,但他们身份特别,无法居中谋划、指挥。

    这些弱点,致使天津事变这么多天后,荆州才做出反应,这显然不太适应形势的变化。

    要说,林纯鸿还是挺中意王大俊,只是不知道王大俊是否愿意,而且王大俊年纪也太大了。

    他想来想去,觉得先让王大俊试水一把比较妥当。只要王大俊自己愿意,年纪大点无所谓,反正彻底解决中央政府也就在这几年了。

    紧接着,林纯鸿收到了京营战败、蓟辽军团已经启程北上的消息。他见事情的进展与他推断的差不多,遂对此事不再留意,将全部精力投入至地方官制改革中。

    第六百八十九章聚焦天津

    地方官制改革的焦点在于分离司法权和监察权及推举产生各级光禄院。

    分离司法权和监察权好办,毕竟各级监察架构的架子在,由一个部门分拆为两个部门而已。分成两个部门后,再制定律法,将两个机构的职权及运作方式稳固下来即可。至于两个部门有些磕磕碰碰,或者藕断丝连,目前完全不必在意,可以在今后慢慢调整。

    推举产生各级光禄院就显得非常混乱,异常火爆,耗费了林纯鸿大部分精力。

    按照光禄院相关律法,县级光禄院的构成有三部分:县衙指定、有功名的士子及商贾,这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被称为光禄士。

    然而,由光禄士升为光禄佐郎时,并无三分之一的限制,各路人马凭自己本事及崇高声望,竞争光禄佐郎名额。

    一般而言,县衙指定的人选中包括军烈属、专业人士、能真正为本县建设出谋划策的才智之士等等,这些人一般依附在县衙身上,本身在民间声望并不高。

    可以预见,这些人在竞争光禄佐郎时劣势非常明显。

    反观商贾团体,他们通过协会等组织联合在一起,首先在内部推举出竞争人选,避免自相残杀。再加上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近期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民生,得到百姓的一致称赞。

    这是他们的优势,不过,商贾一直为人所轻视,劣势也显而易见。

    相比
第(2/4)节
推荐书籍:狼犬迷色莲花村白色缝隙玫瑰与繁花穿成炮灰路人甲[七零]军装下的绕指柔苗翠花大战方世玉厨妃之王爷请纳妾大学少女的反差堕落路暮色中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