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第(2/6)节
海极熟,也知道这位得了宣康帝的旨意方来此处为官,较之其他人只得吏部颁发的文书更为体面,如今他既做了官,深知苏黎平时行事,遂来询问,林如海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预期之中不偏不倚。
林如海笑道:“两位大人不妨打听打听苏家在姑苏的来历名声,他们家百万之富足矣,何必惦记着这所谓贪污的几万两银子?他们家便是几件古玩,也不止这个数目。”想了想,又道:“苏知府为人再没有比我更明白的了,似他这般清高,若说他得罪人容易,贪污却不会,两位最是精明果断,查访多时,难道还没有眉目?”
林如海虽然想更进一步,但是却不愿意为此附和他人对苏黎的诬告。
其实来人已对苏黎之事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来得十分突然,料想苏黎猝不及防之下没什么防备,账本虽有一些烂帐,却都是前任所留,非苏黎之过,至苏黎为官三年以来,已经填补了好些,填补亏空之时却未盘剥百姓,除了朝堂上所收之赋税外,未加一分一毫,并勒令麾下各处父母官都不得如此,每年巡查,一旦得知有官员如此,势必申斥一番,其考绩上也添一笔,想是为此得罪了人,反倒是应天府一地的百姓都说苏黎之恩,足见其为人如何,今日来问林如海,要他协助,不过是例行公务。
两人笑道:“虽有了眉目,底还不够周全,无法进京禀告圣人。”
林如海听他们语气对苏黎颇为尊重,便知他们已查得苏黎无辜,不然不会如此,心中登时一宽,笑道:“倒不如从告状之人查起,许是为了私怨也未可知,或者两位大人还能从中查出一些别的隐情来。”
那两人早有此心,闻言一笑,不必林如海提醒,便有打算从告状之人入手,半个月后,已查得十分明白,确系诬告,乃因苏黎行事过于高洁,使得他们无法从中牟利,暗恨苏黎挡了他们的财路,便起了心思,借助旧年雪灾的赈灾银子,告其中饱私囊。
消息呈于宣康帝跟前,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又恩赏苏黎一番,多有赞誉,对于林如海的品行却是愈发满意了几分。
此事完毕,已是来年了,林如海和贾敏来到金陵之后,鉴于薛家是荣国府的连襟,薛老爷并其夫人王氏亦曾登门拜见过,每逢三节两寿必备贺礼,听闻薛家今年添了一子,喜得薛王氏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立时昭告天下,贾敏知道后少不得打发人送了贺礼。
薛蟠已然出世,林如海屈指一算,按香菱之岁数,如今甄士隐之妻封氏夫人也应坐胎了,果然晚上从衙门回家后,才换了衣裳,便听贾敏笑道:“甄太太有喜了,算着甄先生明年添丁,果然是老天有眼,没有辜负他们这样的人家。”没人比贾敏更明白甄太太的苦楚,已经四十余岁了,仍无一儿半女,即便甄士隐十分豁达,她也总是自责不已。
因金陵离姑苏不远,贾敏几次往返,年初还特特带着林睿去了一趟,倒是林如海每日公务在身,并未回乡一回,他和甄士隐颇有交情,贾敏也和封氏并颜太太常有书信礼物来往。
至于汪祯李赫等人皆已任满,已不在姑苏就职了,连同家眷一同前往他处。林如海夫妇得他们照应多时,先前离别时已十分伤感,如今更是天各一方,越发觉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已是如此了,即便挂怀也无济于事。
林如海笑道:“既如此,待甄太太生子,咱们便打发人送礼过去。”
虽然林如海知道甄士隐必得一女,且此女有命无运,客死异乡,但是贾敏并不知道详情,似当下人所想,还是希望封氏生一子以承继香火为要。
贾敏点头道:“理当如此,我已预备了些吉祥如意的礼物,这就打发人带回去。”
一语未了,忽见林睿走来,手里攥着一个金镶珠宝的项圈儿,笑吟吟地道:“苏伯母送了睿儿一个白玉九连环,睿儿也要把大舅母给睿儿的项圈送给青玉妹妹。”
贾敏笑道:“睿儿真真大方,明儿带你去苏世伯家。”
林睿登时十分欢喜。
苏青玉已有一岁半了,生得聪明清秀,眉目间颇似苏黎,林如海亦曾见过,只是秉性柔弱,倒和黛玉幼时十分相似,林睿到这个岁数已经满地跑了,苏青玉如今
第(2/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