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第(2/4)节
在松林街,高以恬被高学红拉着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说话,姜瑜则和商益、马乐一起在家里做学问。
穆云翼临走的时候留了两个题目,是前年府试的考题,从十月初一开始,穆云翼就托范举人和赵员外的关系,把历年望城县的科举考题全都弄来,县试有时考四场,有时考五场,府试考三场,院试考两场,穆云翼又单独要了前十名的卷子,加在一起,整整订成了两本书,把题目拿出来,带着商益和高以纯反复做,跟人家的对比,然后再修改重做,每个月三日去摆放范举人,把其中做得好的三篇拿去向范举人请教。
范举人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一生的科举之路极为坎坷,他原来家贫,是中了举人之后才发达起来的,因此也没有什么根基,这个气势派头上,就跟赵员外那些大家族比不了,不像人家闲了时还能听戏吃酒,学业上也不能再进一步,每日到茶楼听书倒是主要营生,往往闲得技痒,又十分看好穆云翼,因此十分愿意教导,穆云翼又极聪明,尤其是考试上的事,往往是一点便通,更能举一反三,他不过指点了几次,那八股文做得竟然是越来越成样子。
穆云翼是后世应试教育下出身,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都在学习如何应对考试,尤其文科上凡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他是全拿满分的,唯有可虑者,便是那八股文,能不能过得,除了自身的水平之外,还要看考官个人的喜好,如果人家喜欢辞藻华丽地,你写得四平八稳,朴实无华,那就过不得了,如果人家喜欢朴素的,你反而写的华丽起来也是一样。
穆云翼有过去应对文理大综合九科连考的经验,如今只一片作文,倒也并不为难,县试主考是娄县令,儒学署教官监证,对于娄县令的喜好,他早已经掌握了,这个县试倒是十拿九稳的,府里头对于张知府的事迹,他也通过范举人等,和往年的考题、判卷风格大致掌握,通过府试也有些把握,唯有院试不好办,那是由皇上派下来的翰林做学政主持,每年都有变动的,随意对于考秀才穆云翼虽然有几分把握,却也还是不能十拿九稳,颇有些忧愁,每日得空了,便做那八股文。
晚上,穆云翼盘完账回来时,拿了三人的卷子,看了一遍,仍然是商益做得最好,这章来,首先要做到的是四平八稳,然后再在文字和修饰上进行点缀,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中间塌腰,总要前后关照,左右呼应,层次、调理,最要分明,不能华丽太过,言之无物,也不能太过朴实,土了吧唧,这其中的度,商益掌握的最好,最符合中庸之道。
穆云翼是个最求完美的人,他写文章就像画画一样,得突出美感,甚至从中劈开两般,将文章对折,每一段的行数都是对称的,而且他两世为人,经历过的事情多,各种历史典故,文章诗词,很是装了一肚子,识字量和读书量远非现在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年的人可比!行文多用四六骈体,像写相声的贯口一样,让人看着极为舒服,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连范举人都赞不绝口,商益做不到这一点,不过也开始有些这方面的风格。
马乐学字比高以清还晚,只是他年龄大些,人情世故经历得多,理解东西比小孩子要快一点,写出来的文章还颇为稚嫩,字也没有商益好,能通过县试的可能性比较小。
姜瑜毕竟比他们读书的时间更多些,字写的还不错,语句也老成些,只是抓不住重点,开头破题就破的不好,到后面起承转合,更是有些离题万里了,穆云翼提起笔,刷刷刷,写下十二个题目:“你以后不用写文章,只练习破题,明日回家以后挨个做了,然后拿来我看。”
姜瑜不好意思地点头应着,他只觉得穆云翼身上的气势越发地强盛了,原来自己在他面前只觉矮了一辈,现在简直要矮上两辈了,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忙忙碌碌,转眼间已经入冬,穆云翼和高以纯这里终于把店面全部装修好了!
前一天下了一场冻雨,随后结冰,再吹上一夜的北风,今日就开始逐渐飘起雪花来了。
两个人的火锅店正式开业,穆云翼给起的名字,不叫高记,也不叫穆记,而是叫同福香锅,用帆布做了幌子,挂在店门前,高以纯亲自拿了爆竹,在门前燃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