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第(2/3)节
。
很快,鳌拜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在朝堂上被小皇帝褒奖了,多尔衮的那个家丁也被赶到京郊的院子里。鳌拜大喜,又跑来对福临表忠心,顺带抹黑摄政王。
他好不容易说完了退下后,福临还是有些回不过神。这可是后世传说中把自己儿子逼得无路可退,不得不借着玩布库的戏码来抓的鳌拜啊!对了,他还有个得力干将叫做索尼,这位老先生家的儿子索额图据说以后是要参与到九龙夺嫡之中的,但这个风云人物现在才刚刚十岁,还是个没有长开的包子……
自己果然是老祖宗啊!福临摸了摸自己的小脸,忽然有一种沧桑的感觉。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小皇帝提出一个很意外的要求,要追封阿巴亥太妃为皇后,理由很扯淡,说他晚上做梦道武皇帝了,武皇帝说阿巴亥太妃自愿殉葬,深受感动,要赐她一个恩典。多尔衮眼睛都亮了,抬头看着宝座上的福临,满脸的感激,福临则是冲他笑笑,小脸红扑扑的。
完了完了,这叔侄两个又开始腻歪了。满朝文武都见怪不怪的低头:嗯,朝靴厚重大方,款式不错,礼部还是很能干的。
能干的礼部不单单要制定靴子的样式,现在还要纠结阿巴亥太妃的封号了。这个差使不难做,不过是册封一个死人而已,小皇帝和摄政王同时下令,满洲贵族也没有异议。礼部很快便定下了谥号,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以皇后的礼仪进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奠,同时,又制玉册玉宝,供在了太庙。
多尔衮感动非常。给额娘一个名分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得到实现,他对福临是越看越顺眼。
他也问过福临是怎么想到要追封阿巴亥的,小皇帝红着脸,有些扭扭捏捏的道:“叔父对朕好,朕也想对叔父好。朕知道,叔父从小就没有额娘,朕的额娘最好了,叔父的额娘一定也很好。既然好,就能够追封做皇后。”
那红扑扑的小脸,那黑葡萄一样的大眼,多尔衮一下子将小皇帝举了起来,顶在脑袋上转了两圈。之前福临要求他将得罪了鳌拜的家丁驱逐的时候,他心里还略有些不乐意,觉得小皇帝为了两黄旗的人落他的面子。现在终于放心了,小皇帝原来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至于那个家丁,一个奴才而已,打发了就打发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经过鳌拜一事后,小皇帝和摄政王的关系有那么一丝细微的裂痕,不过很快就被福临出手修补了,两人更为亲密,甚至同坐同卧。多尔衮都有些不愿意回府了,宫里多好,有玉儿,有福临,这两人时时刻刻给他一种家的感觉。
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据说江南造反了。
没有剃发令,也没有了江南民众的强烈反抗,自然也没有了嘉定三屠。福临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接到这个急报的时候,他大吃一惊。
起因是李成栋。多铎派他去太仓镇守,结果他的兵跑去嘉定奸淫妇女,抢夺民财,胡乱杀人,导致乡民暴动。多铎上书,希望多尔衮能够允许清军将这些暴民压制下去。
多尔衮刚要在折子上批一个准字,却见一只小手从旁伸过来,抢过折子,狠狠的摔在地上。他回头一看,福临站在一旁,似乎甚是愤怒,小脸苍白,小小的身子不停的颤抖。
“皇上,这是怎么了?”多尔衮连忙将他拉到身边,伸手去摸了摸他的额头,生怕他病了。
福临指着地上的折子:“叔父,李成栋烧杀抢掠,难道不该治他的罪吗?为什么还要帮着他去滥杀无辜?”
多尔衮松了一口气:“那些暴民本就该杀,没有什么的。”
什么叫没有什么?福临瞪大了眼:“叔父,一个好皇帝要爱民如子,这是你教给朕的。现在朕的子民被人欺压,难道朕不帮他们报仇,还要杀了他们吗?”
“皇上,爱民如子没错,但指的是那些顺民。至于暴民,还是杀了吧,难道皇上忘记李自成和张献忠了吗?”
“那是不一样的!”福临抓住他的衣襟,“我们不是已经派人治理江南了吗?他们不是已经降了吗?我们不如去杀了李成栋来平民愤,好不好?”
多尔衮见他一脸恳求,心软了,却还是没有松口:“皇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