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第(4/5)节
但是那几个人的内心仍然蠢蠢欲动,此次开战不但能解决吃饭问题,对巩固本汗的汗位也很有帮助。”皇太极说话没有避开岳托,他极为了解岳托,知道这么说更能让岳托的心靠向自己。
岳托理解的点头称是,自己的阿玛代善铁定不会有谋取汗位之心,但是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年纪虽小但是野心不小,而且还有天命汗努尔哈赤定下的八和硕贝勒共同治国的体制,几个人想要夺下皇太极的汗位,不是没有可能,此时最好的策略当然是把矛盾转移,而主动出击攻打明朝或者蒙古察哈尔部,则是最佳的转移方向。再有就是朝鲜已经被八旗大军给打怕了,不用再担心来自朝鲜方面的威胁。
皇太极把地图拿出来,指着地图说:“袁崇焕是一个人才,手上又有红衣大炮,他驻守的辽东一带我们根本占不到便宜,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算,你看,蒙古诸部已经投靠我们了,而明朝山海关以西的防守不像袁崇焕把守的那么难以攻破,我们可以挑选明军防守薄弱的地方作为突破口,一举撕破明军的防线,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岳托点头道:“大汗说的对,科尔沁的布尔葛图对西线长城的地理极为熟悉,我们可以用他做向导。”
皇太极大笑道:“看来我们是不谋而合啊!本汗的进军路线早就谋划好了,先攻龙井关,然后分兵两路,一攻洪山口,一攻大安口,然后会攻遵化。”
第三十四章伦理思考
皇太极同心腹商议了大致的用兵策略后,马上付诸安排,利用蒙古诸部,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各口突入明朝内地。同时宣布了三条善策,一是进军不能独往,要联合蒙古合力而进;二是为了保障供应必须先伐木造舟;三是不论满汉蒙古,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选择最佳方案施行。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九月初二,皇太极统领八旗大军出兵,十一日扎营辽河等待蒙古诸部的到来,在商议具体的金兵计划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但在皇太极的极力主张下,大军仍然向明朝边境进发。
从皇太极决定出兵以来,代善就不赞成,他认为此次进攻危险性非常大,队伍走到青城的时候,他再也沉不住气了,当他走到皇太极的汗幄时跟莽古尔泰走了一个碰头,原来莽古尔泰的想法跟代善一样,都认为此行凶险万分,想来劝皇太极改变主意。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他们担心战事不利,更怕明军会断他们的退路,联系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这一担心是有根据的。
宁远兵败以来,后金虽然打败了朝鲜,击败了蒙古扎鲁特部,但是后来进攻锦州又遭受了败绩,八旗劲旅竟然变得怯于攻城,士气不振,而明朝则因为宁远大胜和宁锦大捷之后,一改往日争相奔溃的颓废之气,兼之明朝有袁崇焕那样的名将,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皇太极正在汗幄内思考着战事方面的问题,见代善和莽古尔泰来见,略微诧异道:“有什么事吗?”
莽古尔泰有什么说什么,“大汗,我认为今次出兵胜算不大,希望大汗能收兵,避免八旗健儿做无谓的牺牲。”
代善也说道:“大汗,我军此行深入敌后,正是兵法上说的劳师远征,一旦战事不利,粮草马匹接济不上,如何能全身而退啊!即使战事顺利,明军肯定会抽调各路兵马围追堵截,倘若后路被断……。”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担心,也是皇太极的担心,八旗劲旅千里跋涉,粮草短缺,深入敌境道路不熟,万一明军坚壁清野,凭城死守,援兵四面包抄,截断八旗军的后路,那么八旗军可能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大金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皇太极已经没有了退路,如果此次出征半途而废,那将在精神上给八旗将士沉重的打击,长明军的威风灭自己的锐气,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他的汗位肯定危险,因此皇太极只能冒险进取,打一个大胜仗来扭转政治和军事上的被动。
但是后金现在是贝勒共同议政的制度,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意见皇太极不能不重视,再说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军心必然不稳,将会导致此次出征的失败,这是皇太极所不愿看到的。
皇太极在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