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第(2/5)节
素抱朴,返朴归真’,破除一切妄为刻求,排除一切外来诱惑,到达‘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此亦是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径。
度人向善乃是所有正教之根本,《道德经》云:‘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家又言:‘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道教度人向善,先要求本教弟子时时戒省,持之以恒,坚定道心,持戒不懈;并要时时自省,告诫自己,见善即行,见恶远避,有过即改。其次要求弟子须少私寡欲,修德行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行。故知之足,常足矣’,人之所以欲望无穷就是因为不知足,不知足乃是一切灾祸的根本原因。中土道教对本教弟子要求甚严,颁布了许多戒律来规范本教弟子,譬如‘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老君百八十戒’、‘十三禁戒’、‘十二可从戒’、‘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七百二十门要戒’等。
道家经典浩如烟海,有千万卷之多,而以《道德经》为首。那《道德经》乃圣人老子所著,老子道成脱世,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化为太上老君,乃是道家之始祖。老子道成身化,蝉蜕渡世,拯救万民脱离凡世苦海。
道教教义博大精深,我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第二十二章谈佛论道,将伊拒了(4)
更新时间:2012-1-916:21:42本章字数:2466
黄裳回到家中,埋头观看《楞伽经》,渐感佛法之深奥玄妙。那《楞伽经》讲解了佛教中离言自性的法门,阐述“三界唯心”的真谛,说明真妄的因缘、辨明邪正的因果和去妄归真的旨意,亦讲述了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的道理。经书广说六度,广决众疑,指出性戒,说明众生与佛平等之理。经书以离名绝相的第一义心为宗,以妄想无性为旨趣,以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为教相,以自觉圣智为体,以斥小辨邪为用,彰显出佛法之大智慧。
黄裳看了经书的汉文,又将梵文细细阅读了一番,但见那梵文有时简洁,有时悠长,与汉文完全不同。初始黄裳只懂其言,不懂其意,黄裳对照汉文细细阅读,到最后那梵文意思亦是清晰明了了。这些日子,黄裳除了上朝时间,都呆在书房阅读《楞伽经》。黄裳看那经文,只感觉似饮醇酒一般,有时真是忘了吃饭与睡觉。
这一日,黄裳正在书房阅读《楞伽经》,家人来报李邦彦求见,黄裳觉得奇怪,暗道:“那李邦彦是蔡京等人的同伙,对自己一直冷淡,亦无交往,这次李邦彦为何拜会自己?”黄裳随即想道:“李邦彦之流向来是见风使舵之人,自己被圣上宠幸,想必这位李大人也要前来吹嘘拍马了。”黄裳想到此,不禁淡淡一笑。
李邦彦正在客房中等候,黄裳来到客房,抱拳朗声道:“李大人日理万机,怎有闲暇光临鄙舍?”李邦彦道:“在下早就想来拜见黄大人,无奈公务繁忙,还望黄大人赎罪。”说着躬身施礼。黄裳忙道:“李大人乃是翰林学士,与黄裳是同等官职,李大人为何行此之礼?”李邦彦道:“黄大人文武全才,可以为李某之师,与黄大人相提并论,真是羞煞在下了!”
黄裳心道:“人言李邦彦素来喜欢阿谀奉承,果然是名不虚传。”黄裳想着,轻笑道:“李大人不必客气,李大人有何事情,还请明说。”李邦彦道:“在下此次前来,确实有两件事情,其一便是拜见黄大人,一述在下崇拜之情;这第二件事情却是一件大大的喜事!”黄裳笑道:“有何喜事,李大人尽管直说。”李邦彦面带笑容,道:“黄大人乃是我朝一品大员,府中却只有一室。丞相大人膝下有一千金,今年一十七岁,在下有意说于黄大人,成就一份千古姻缘……”
李邦彦此言一出,黄裳心头猛地一动,黄裳低声慢道:“黄某已有妻室,不敢高攀丞相大人千金。”李邦彦满面笑容?溃?“黄大人不必多虑,若黄大人有意,其他事情交给在下便是。”黄裳摇
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