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今上
第(2/3)节
胆量,便没有对他深查下去了。”
一般来说,如果发现对方没有作案动机以及时间地点上的可疑,加上没有证据,大理寺是不会再耗费心思调查下去的。
他们会马上转移到更加可疑的事物上,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第一手线索。
除非很有必要,否则确实不适合花费人力物力在一个虽可疑但疑点尚不足以构成证据的人身上。
宋棠并非查案方面的科班出身,她不拘泥于这一套,她只按照她所认为的方式来查,皇帝觉得这样也挺好,只是他还是忍不住想提醒她——也许她这么做到头来会是白忙一趟。
宋棠并没有因皇帝的这番话而退缩,她淡定地问:“请问大理寺是通过向他周围的人了解他还是直接去他的家乡当面询问他?”
一直在一旁静听着的范仲通立即朝宋棠看去。
他觉得她这问题问得好。
她似乎无论别人怎么阻难她,她都有法子化解,进而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皇帝也不自觉地一笑,道:“只通过向宫中与他认识的人来了解。”
宋棠:“那臣女请求皇上准许臣女到祝公公的家乡去当面问祝公公。”
这,犯得着么?
犯不着么?
皇帝有些纠结。
于是他问:“你觉得有此必要?”
宋棠郑重点头道:“任何一点线索都不应该放过,而且时间抓得越紧越好。”
她还真的很豁得出去。
皇帝深呼了一口气,说:“也有道理。”
然后他问她:“你亲自去?”
他想确认一下。
宋棠点头,“对,亲自去。”
皇帝看向她的脚。
自然,她的双脚被裙摆遮住了,他是看不到她的脚的。
宋棠主动说:“臣女坐马车去,有些路段不好走时便换骑马。”
其实她鲜少骑马,并且每次骑的时候都是宋燕和从背后抱着她的,还有,她有点怕马,但是这次也打算豁出去了。
皇帝闭目沉思,没有马上回答她。
很显然,在查案过程中她比大理寺的人更加细心,因而更容易觉察到细微的蛛丝马迹,可是如果让她去如此遥远的地方,加上她还抱病在身,就实在不如派大理寺的人去好。
可是他又想到了自己先前答应她的条件。
这么一来,他又实在不好拒绝了她然后让大理寺的人去,否则他这皇帝也太言而无信了。
皇帝所统治的大旸,是一个和平的朝代,不仅整整十年没有边关隐患,也整整十年不曾出现过严重的天灾人祸,因此他这三十年生涯里除了在京城的几个重要区域走动过以及在距离京城较近的几个城市有过短暂的旅行外,他不曾见过游侠口中高入云端、仙气缭绕的山峰,不曾见过航海者口中波澜壮阔、一望无际的海,不曾见过游牧地区广袤无垠的青草地,也不曾见过高原地区终年覆雪的皑皑雪山和绝美落日。
他是这些绝美山河的统治者,却不曾真正地领略过它们的美,这让他午夜梦回时难免深感遗憾,因此每逢有外调的官员回京述职时,他都会问他当地可有美景,在那里可曾有奇遇等等与工作无关的问题。
当返京述职的官员向他描述时,无论其描述能力多么差,他都能听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仿佛自己也亲临其境一般,心中的遗憾也会多少有所减少。
如果不当国君,他可能会游遍五湖四海,辨识天下英雄。
可是这些都只能是幻想了,他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不能过那样的生活,或者说,他被自己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所带来的责任所禁锢住了,所以当他想到双脚有病的宋棠都可以去那么遥远的地方,途中可以领略到那么多的美景时,他的心里不免生出嫉妒。
但这种嫉妒的感觉是极短的,因为他毕竟是个目光长远之人,且很清楚她出行的目的并非是领略山河美景,加上也很佩服她这般豁得出命去查案。
如果她是一个男子,他一定会委以重任,让她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于是他没有犹豫太久便心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