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未来预演:成长就是自我超越
第(2/4)节
才成为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虽然他已经成为世界冠军,但他还是会给自己挑选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他自己。
建议大家给自己写下未来蓝图。《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种说法是做任何事都要经过两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你在头脑中思考想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第一次创造。你把这些目标写下来,将其可视化,这就是第二次创造,这一步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很有用。大家每天要思考很多事情,大脑的负荷很重,你把这些想法分点写下来,就相当于给大脑减负。同时,你写下来的是更利于行动的可视化计划。
1找来纸笔,写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重新回顾前文关于自我认知的内容。
看完这本书之后,你有一些想法可能会发生变化,去补充和删减吧。
要不要当第一?
1
我有一个头衔——《一站到底》的冠军。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的答题闯关类节目,由李好哥和晓敏姐夫妻搭档主持,从2012年播出至今,收获了许多忠实观众。
我取得冠军,可以说是“躺赢”[34],这要感谢“不二赛霸”李莉。她是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北方姑娘,毕业于谢菲尔德大学,参加过50多场大小比赛,大部分都获得了冠军,永远以第一名为目标,是名副其实的“冠军收割机”。
记得比赛进行到中后期的时候,李莉已经打败了3位选手,还剩4位,分别是“飞得更高”“听妈妈的话”“旺旺汪汪”“后来的我”。在做选择时,她毅然决然地说:“我要选择名人堂选手。”主持人问她为什么,她回答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今天我叫‘不二赛霸’,因为我深知‘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真的很霸气,心里猜想她可能就是我们这场比赛的冠军。但实际情况是,她挑战名人堂选手,以失败告终。那位名叫“飞得更高”的选手想选择我作为挑战对象,问我是不是单身,我说是,他以为我就是“旺旺汪汪”。选完对手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对手是名人堂的优秀选手“小辣椒”,最终挑战失败。舞台上的我莫名其妙地“躺赢”了,没有回答一道题就成了那群人中的第一名,成为那场比赛的冠军。
有时候,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所谓的赢家,不是因为刻苦努力,可能只是单纯运气好。不得不说,这冠军头衔还是很有分量的,因为节目本身影响力很大,我去很多地方做活动,或者在一些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是《一站到底》的冠军”,大家就会觉得我好厉害。
2
好运气羡慕不来,可“不二赛霸”真的算输吗?
你们身边有没有像李莉一样的女孩?凡事都希望得第一,永远抱着追求卓越的心态,他们的父母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应该很优秀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老师,他们或许从小就活在父母的期待、同学的期待里,不断地想要做得更好。这样的追求渐渐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当优秀成为习惯时,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挺“吓人”的事情。2018年,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副教授在做报告时谈到,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学生中,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最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次是医护人员和公务员。
这只是一个小样本数据,虽无法作为严谨的结论,但也反映了一些现象。有些父母,特别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父母,尤其在意孩子的成绩,不停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当你得第二名时,他们会问你为什么没得第一名;当你考98分时,他们会希望你下次能考100分。
当然,也有“佛系”父母,相当随意,觉得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好的”之类的话,是这类父母常说的话。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并非处于高压之下就一定能成长为优秀的人,也并非“
第(2/4)节